經濟下行風險增
財政預算 有望減辣?
撰文:
陸瑋濠
欄名:樓市熱話
財政預算案將於下周公布,鑑於未來經濟情況不穩,故此坊間估計財爺會繼續「一次性」派糖,同時配合施政報告落實「一帶一路」的相關措施,不過外界普遍認為減辣無望,樓市將會持續回軟。
經濟走勢回顧及預測:股市反覆 經濟增長放緩
本港經濟狀況於過去一年明顯呈放緩迹象,去年第三季經濟增長僅為2.3%,較第二季2.8%進一步回落,而不論貿易貨物出口抑或旅遊業都未有明顯起色,美聯儲局於去年年底宣布加息,相信本港零售、旅遊及外貿業料將進一步受壓。
港股猴年開市後表現波動,繼早前跌穿萬九點關口,預料股票市場短期內依然反覆,加上大陸經濟放緩等不利因素將令本港經濟蒙上一層陰霾。
坊間對財政預算案期望:推紓緩措施 助市民渡難關
受佔領運動影響,去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提供各項紓緩措施協助受影響行業,例如以$1,800萬港元幫助零售業、施遊業、餐飲業、運輸業及酒店業等5個界別,同時豁免旅行中介、酒店、餐飲業及小販等6個月牌照費。
正因為前車可鑑,故此外界均期許即將於下周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可為下行的本港經濟對症下藥,從善如流地協助相關行業,至於會否派糖惠民仍然成為今次財政預算案的施政重點。
一如既往,政府再度「低估」過去一年盈餘,不少會計師行預計去年盈餘依然碩果累累,相信有足夠子彈為今年放緩的經濟打打氣。面對即將到來的經濟不景氣,普遍認為「財爺」曾俊華會推行一系列紓緩措施,例如寬減薪俸稅、個人入息及利得稅以及豁免差餉等等。另外,亦有消息指港府將加強對時裝業的支援,資助本地時裝設計師到海外參與時裝展。
房屋相關措施回顧及前瞻:注資興建公營房屋 料再寬免差餉
回顧上年度財政預算案對房屋措施方面的着墨,除了傳統的增加住宅及商業用地數目外,還增設了居屋補價貸款擔保計劃,並在去年9月與8間銀行聯手提出「補價易」計劃,協助50歲或以上的資助房屋業主補地價,以增加此類單位於市場上的流轉性。截至今年2月中,共批核4宗補價易計劃申請,涉及金額約$281萬。
據香港按揭證券資料顯示,只要借款人繼續持有物業可終身毋須清還貸款,銀行會就貸款總結欠以複息計算收取利息,浮息按揭計劃的年利率為香港最優惠利率減2.5厘,而定息按揭計劃的首30年年利率為4.5厘,此後年利率為香港最優惠利率減2.5厘。此外,為配合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港府於2014年成立了「房屋儲備金」用作公營房屋發計劃及相關基建配套,並於去年12月再注資約$450億。
雖然近期樓價呈回軟狀態,不過政府已明言樓價仍然高企,目前「跌勢」仍未到心目中的「合適水平」,故預計政府於預算案作出讓步減辣等「大動作」的機會不會太大,反而料繼續將開支投入發展公營及資助性房屋,並且延續以往一次性派糖措施,例如退稅及寬免差餉等,有消息指公屋將不再免租,惟未有最終定案。
會計界:增租樓開支扣稅額 免上車盤印花稅
不少會計師行亦為是次財政預算案作出前瞻,為了減輕中產人士的生活負擔,羅兵咸永道早前曾建議政府應將供樓利息扣稅年期由現時15年延長至20年,每年扣稅利息上限可增至$15萬港元,同時又建議政府可向一些租住私宅、惟沒有申領僱主提供的房屋津貼的納稅人提供租金開支扣稅額,上限為每年$15萬港元。
而畢馬威則預算15至16財政年度盈餘將達$357億,並倡議政府可考慮為購買$400萬以下單位的首次置業人士提供印花稅豁免;德勤則料過去一年財政年度盈餘可達$350億,其中在房屋和住宅支出方面,建議購買自住居所的本金可以扣除薪俸稅,每年本金及貸款利息扣除上限為$10萬,年期最多20年;安永則預算可錄得$280億盈餘,預計縱然股市回勇,惟樓價或下調一成,對未來一年印花稅收入造成影響。
另外,澳洲會計師公會則預計盈餘可達$340億,並建議政府可引入3%奢侈品稅,一方面料可為政府帶來近$40億,另一方面可帶動稅制改革。
---------------------------------
近年財政預算案中相關房屋措施的主要綱領
13至14年度:
‧46幅住宅用地納入賣地計劃,當中28幅為新增用地
‧12/13年起5年內,興建約7.9萬伙公屋單位,並於16/17年內興建約1.7萬伙居屋單位
‧年內推出9幅商業/商貿土地
‧研究釋放九龍東兩組政府用地作商業發展
‧研究及設計在維港以外適度填海、開闢新發展區等開發土地
14至15年度:
‧已物色150幅土地作住宅用途,未來5年將興建約21萬個公私營單位
‧透過多短中長期期措施增加商業用地供應例如將核心商業區「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劃成商業用途、發展東大嶼都會人工島及新界東北、落馬洲河套及洪水橋新市鎮等,以紓緩甲廈租金高企情況,提高經濟競爭力
‧寬免當年首兩季差餉,以每戶每季$1,500為上限,涉及約310個物業
15至16年度:
‧將提供1.9萬個單位,當年賣地計劃共有29幅住宅用地,當中16幅為新增用地
‧推售4幅商業/商貿用地及1幅酒店用地
‧寬免當年首兩季差餉,以每戶每季$2,500為上限,涉及約315萬個物業
‧代繳1個月公屋租金
‧撥款$3.2億予建造業議會培訓本地工人
‧注資房屋儲備金
‧提供居屋補價貸款擔保計劃,為有關業主向房委會或房協繳付補價,令其單位可在公開市場上自由出租或出售單位
20 Feb 2016
經濟日報
置業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