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股市暴瀉 樓市成資金避難所?

股市暴瀉 樓市成資金避難所?

撰文:梁子謙、陸瑋濠
欄名:封面故事

恒指於本周初出現「世界大崩盤」,最多曾急跌2,138點,成為有史以來的最大點數跌幅。樓股表現從來都是同氣連枝,到底是次股災會否殃及樓市,多位專家、學者將為讀者作一剖析。

恒生指數於4月份節節上升,由4月初至月中,約兩星期已由2.5萬點暴漲至最高2.8萬點高位,當時外界紛紛看好股市往後走勢,有業內人士更估計恒指可重返3萬點的歷史高位。牛市衍生的財富效應亦直接帶旺一手新盤市場,據利嘉閣地產研究部資料顯示,上半年一手住宅買賣登錄得8,508宗,成為過去8年以來表現最佳的上半年,涉及的$869.17億更為有紀錄以來表現最佳的上半年。

近月港股表現反覆,傳統智慧普遍認為港股會「七翻身」,可惜好景不常。內地A股於上月開始暴瀉,內地政府為挽救民眾信心,連番出招來「暴力救市」,包括暫緩新股IPO上市、動輒公帑入市、要求部分創業板企業及證券商回購、增持股票等。雖然中央傾盡全力對A股力挽狂瀾,不過市場彌漫着一片「恐慌」情緒,令到周初的A股仍然毫無起色。

另一邊廂,希臘為緊縮緩助方案於周日(7月5日)進行歷史性公投,結果以大比數否決紓困措施,令希臘離開歐元區的危機大增,市場憂慮此舉將觸發一場媲美金融海嘯的經濟大衝擊。

在A股及希債兩大負面因素夾擊下,本港股市於周三(8日)錄得「世紀大跌市」,在A股救市回天乏術之際,內地散戶及中資大戶紛紛在H股中班資回朝,造成港股遭受「暴力洗倉」,恒指曾一度暴瀉2,138點,成為有史以來的最大點數跌幅,全日最終跌1,458點,成為歷來第四大跌市,亦大大抵銷4月初升浪,重回年初水平。

新盤銷情放緩 二手交投按周減半

股市暴跌自然禍及樓市,據中原地產資料顯示,上周末(4日及5日)的10大屋苑僅錄得8宗成交,較對上一個周末下挫了一半,而且一半屋苑均未錄得任何成交;一手新盤銷情亦開始放緩,部分新盤銷情未能如以往般「墟冚」,而且銷情較為慢熱,未如數月前出現開售當日「一鋪清袋」的熾熱情況,可見股市低迷造就了房地產市場轉趨觀望。更甚的是,雖然市場並未出現大幅「跳樓價」走貨成交,不過正陸續湧現撻訂個案,反映買家對經濟後市並不樂觀。

本刊特意將1994年1月至今的恒生指數(HSI)及中原城市領先樓價指數(CCL)的走勢圖作一對比。從數據顯示,1997年8月恒指攀指至1.6點高位,而當年10月CCL亦到頂見102.93點;一年過後,受着亞洲金融風暴、港元被狙擊雙重打擊下,當年8月恒指最低見6,660點,而當年CCL亦急跌至10月份的45.71點低位。由此可見,CCL的確與股市表現息息相關,樓價升跌將受着當時恒指走勢所左右。

至於是次股災會否如以往一樣,樓價跟隨下瀉呢?從CCL走勢來看,樓價升浪由2008年開始展開,之後雖然面對政府多次出招打壓,指數卻只是作輕微調整,但無阻升勢,上周仍升至143.56點的歷史高位,反映市場上的剛性需求強勁,完全無懼樓價熾熱的泡沫風險,勇往直前。

股市反覆 投資者或「棄股換樓」

根據過往經驗,樓價指數往往會滯後兩至三個月才能完全反映出是次股災威力,故此可以推論如果是次股市下瀉只是曇花一現「技術性調整」的話,剛性需求足可抵銷其影響;反之,倘若股票持續下跌的話,對本港經濟帶來實質影響,其負面因素將在兩至三個月後的樓價指數中浮現。

股市震盪將減弱早前生的財富效應,故發展商或會改變策略,由原先部署推售的豪宅項目改為以上車客作主導的中小型單位接力,下半年將有多個元朗、屯門新盤計劃推售,可預期市場上對此類單位承接力依然不俗。至於二手方面,鑑於大部分物業業主已「供滿樓」,實力較以往強,故出現以往恐慌性劈價的情況機會不大,相信股災最多只是阻礙交投量,樓價短期內依然硬淨。

經過周初大瀉後,恒指連續兩日反彈,於周五(10日)收市時報24,901點,收復250天綫,可見跌市暫時喘定,不過根據過往經驗,港股經歷「大奇迹日」反彈後,往往會再度尋底,故預計港股短期表現會仍然反覆。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目前股市狀態浮動不定,個別投資者在高位出貨後,如欲另闢投資途徑的話,本港物業市場將成為他們的資金避難所,「棄股換樓」趨勢將對未來樓價有利。

11 April 201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